齿轮泵的表面修补技术和管道外修复技术
[一]、齿轮泵的表面修补技术
油泵适用于各种材质的零件和设备的修补。其工作原理是将加入二硫化钼,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和纤维等特殊填料的胶粘剂,直接涂敷于材料或零件表面,使之具有耐磨,耐蚀等功能。
近年来表面粘涂技术在我国设备维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适用于各种材质的零件和设备的修补。其工作原理是将加入二硫化钼,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和纤维等特殊填料的胶粘剂,直接涂敷于材料或零件表面,使之具有耐磨,耐蚀等功能,主要用于表面强化和。它的工艺简单,方便灵活,可靠,不需要专门设备,只需将配好的胶涂敷于清理好的零件表面,待固化后进行修整即可,常在室温下操作,不会使零件产生热功当量影响和变形等。
齿轮泵粘涂工艺虽然比较简单,但实际施工要求却是相当严格的,仅凭选择好的胶粘剂,不能获得高的粘涂强度.既要选择合适的胶粘剂,还要严格地按照正确的工艺方法进行粘涂合适的胶粘剂,还要严格地按照正确的工艺方法理行粘涂才能获得满意的粘涂效果。
(一)涂敷
用修补剂在先在粘修表面上薄涂一层,反复刮擦使之与零件充分浸润,然后均匀涂至规定尺寸,并留出精加工余量。涂敷中尽可能朝一个方向移动,往复涂敷会将空气包裹于胶内形成气泡或气孔。
(二)预加工用细砂纸磨成沟槽网状,露出基体本色。
(三)后清洗及活化处理用丙酮或专门清洗剂进行。然后用喷砂,火焰或化学方法处理,提高表面活性。
(四)修整,清理或后加工进行精镗或用什锦锉,细砂纸,油石将粘修面精加工至所需尺寸。
(五)配制修补剂修补剂在使用时要严格按规定的比例将本剂(A)和固化剂(B)充分混合,以颜色一致为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随用随配。
(六)初清洗零件表面不能有油脂,水,锈迹,尘土等.应先用汽油,柴油或煤油粗洗,后用丙酮清洗。
(七)固化用涂有脱模剂在钢板压在工作上,一般室温固化需24小时,加温固化(约80℃)需2-3小时。
[二]、齿轮油泵管道外修复技术
齿轮油泵管道外修复技术就是从管道外部采取措施,堵住泄漏和渗漏,修补腐蚀坑或裂纹破损处;外加固及重新进行防腐或防腐保温施工,其目的是恢复或提高管道承压能力及延长管道使用寿命。按较终修复目的,管道外修复可分为外加固修复、修补剂修复、外防腐层修复及防腐保温层修复。
(1)油泵管道外加固修复。主要用于因内外腐蚀使管道壁厚变薄,已不能按原设计承压能力运行,特别是腐蚀面积大,不能补焊或用修补剂修补的管段的修复。其主要方法是玻璃钢外加固修复。其修复工艺是在清理后的待修薄弱管段上,采用增强纤维浸渍环氧、聚醚等热固性树脂,用专用机具按要求缠绕形成纤维增强外壳即玻璃钢,使其牢固地粘接在管体上。此方法可用于恢复薄弱管段的承压能力。
(2)修补剂修复。该技术已在大庆输油公司管道修补上应用,经初步估算,采用修补剂修复技术修复管道腐蚀坑或裂纹破损处比直接新管道可节省投资50%~80%。但采用修补剂修复技术要求旧管道腐蚀坑或裂纹破损面积较小,管体强度仍能满足承压能力的要求。修补剂修复后,仍需进行外防腐层修复或防腐保温层修复。
(3)齿轮油泵管道外防腐层修复。如果旧管道管体强度仍能满足承压能力要求但外防腐层已失效,不能再提供充分的腐蚀防护,则外防腐层修复是拯救管道的方法。外防腐层修正方法按工艺方法分类包括不停输人工常规修复法、沟下机械化喷涂修复法、机械化缠绕修复法等;按工艺材料分类包括沥青涂敷法、沥青玻璃布缠绕法、煤焦油瓷漆修复法、双层缠绕胶带修复法等。
(4)齿轮油泵管道防腐保温层修复。当埋地保温管道管体强度仍能满足承压能力要求但防腐保温层已失效,不能再提供充分的腐蚀防护时,应进行防腐保温层修复。管道输送介质温度不大于800℃时,防腐层修复建议采用加强级防腐胶带缠绕修复法;管道输送介质温度高于800℃时,可采用水基防锈涂料等耐温防腐涂料进行修复。对于破坏长度不超过1m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可采用泡沫小包装发泡修复;超过1m时可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壳修复。沥青珍珠岩管可采用沥青珍珠岩壳修复。保温层修复后,应缠绕热收缩带或安装热收缩套作为外护层,也可冷缠双层补口带。